人们总会因屡见不鲜的失败而自暴自弃甚至万念俱灰,抱怨众多的努力为何总是迎来冗杂的纷扰----也许当你的思维走出了人生毫无退路的“小巷”,一切都会昭然若揭,豁然开朗。
犹太人凭借开阔的思维,让原本形式单一的豆子化作玲琅满目的商品。他们没有让豆子一直以“豆子”的形式存在,而是开拓有限的思维,攫取无尽的角度,让价值肤浅的商品瞬间变得珍贵丰腴。犹太人没有像常人一样只争无穷黑暗的尽头,而是勇于更变平凡的思维方式,从而收获了更加不平凡的成功。
人们之所以会因屡次失败而杞人忧天,并不是付出的努力不多,也不是处事心态不够好---只因他们的脑海中始终存在一条小巷。这条小巷并没有多余的叉路口,它狭隘、冗长,在人们眼中它只有出口与入口,待到无路可退之时,小巷中的人中能深陷挣扎、无法自拔。人们因固有的“小巷思维”而畏惧前行,终究只会碌碌无为,自生自灭。
倘若我们摈弃固有思维,试着向那条“必经之路”发起挑战,利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开拓无数捷径,结局也许又会是另外一种局面。众览《三国》,诸葛孔明巧借东风,草船借箭,方能火烧赤壁,大胜曹操;通读《哈姆雷持》,他巧取时机,再现“捕鼠之计”,方能察言观色,为父洗冤----他们正因更换了初始的角度,采取计谋径直步入捷径,才会使原本棘手的局面柳暗花明。
而古往今来,又有多少人无法辩通,深陷泥沼---《家》中觉新由于没有勇气违抗父母之命,苟活于世,暗自神伤,最终失去梅与瑞钰而孤身一人茕茕独立;《边城》中翠翠畏惧爱情的自由,结局只能独守渡口,苦等傩送,哀叹感慨:“这个人也许永远都回不来了,也许明天就能回来。”而谁又会知道,“小巷”之中仅存的希望本就更熹微更渺茫。
史铁生说:“只有永恒的现实才会承载永恒的孤独。”我们不能只是苟活于进退两难的小巷,不能让自己本该天马行空的思想受到现世的约束与禁绝。也许,换一种角度,让手上拥有紧握的豆子,让通向成功的大路不只有一条----山重水复,或会柳暗花明,换种角度,放得豁然开朗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