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     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,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”这是明代哲学家王守仁心学的四句格言,古人认为良知是心的主体,而意念是主导人们看待事物的主要原因,看待问题和事物,便要去除本身事物和问题上的善恶,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。私以为古人所说的良知和意念就是今天的我们常说的思维,而这种良知是一种利好主导方向的思维,心学博大精深,我们不去探究这门学问的究竟,只想从中学会人生的些许哲理。     心态也是思维方式的一种,这是不可否认的,好的心态能主导事物往正确的轨道上发展,千百万年的进化衍变,让人类走上了食物链的顶端,也让人的认知能力超越其他物种,当然我们仍是动物,也有欲望和贪婪,如今社会发展迅速,生活压力与日俱增,很多时候我们只想着我们想要什么,而忽略了我们真正需要什么,有很多人的心态发生了改变,急于求成和浮躁便成了当代人的最大标志。     我们想要的是无尽的物质需求和高档的生活档次,我们忽略我们所需要的只是拥有一个好的心态,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,列夫.托尔斯泰说过:“幸福的人生都是一样的,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幸。”好的心态主导了生活的走向,也主导着你对幸福的定义,不好的心态更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子,分割你的内心,吞噬你的灵魂,带给你无尽的烦恼和痛苦。     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,我们也无需强加给生活和自己任何枷锁,很多人抱怨时运不济,命运多舛,很多人抱怨怀才不遇,遇人不淑,我认为这只是用一种偏颇的眼光去看待事物,所有事情不一定心遂你愿便是好事,而与你背道而驰便是坏事,我们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便是我们的心态。心态不好的人,总会怨天尤人,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抱怨,实在是很可悲。 好的心态能让我们去正确的看待一切,不可否认,当代人很多都难以让自己平静的去认知,无法谦虚的去看待其他人的成功,这种心态就会让自己成为井中之蛙,我认为人的能力都是后天经过生活的磨炼,工作的锻炼而形成的,正可谓静处体悟,事上磨炼,我们要用好的心态去看待一切事物,当我们是弱者时,我们要向强者学习,当我们成为强者时,我们要拥有强大内心。不要去猜忌,不要去妒忌,不要带有偏见的看事物,要用好的心态去对待生活。 拥有好的心态是远远不够的,最后我们要学会知行合一,很多时候道理大家都懂,但未必能做到,我们也许无法像电脑程序一样,精确的运行我们心中的那些人生哲理,我们真的做不到吗?其实可以,我们不仅要拥有好的心态,更好学会将这种好的思维方式运用到生活中去,不再是只停留在想,也不再是不切实际的空谈道理,我认为只要做到这些,便会拥有美丽人生,幸福生活。这也是我对一代哲学家王守仁杨明先生心学的粗浅理解,      希望干了我这碗“鸡汤”能让你我皆暖心。 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