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
  今天是:

报告查询
缴费查询
预约登记
满意度调查
  企业文化

冬至习俗
发布者:技术质量部 李雨炫 发布时间:2020/12/25 阅读:2777次 【字体:

冬至,依照我国传统的历法属于二十四个节其中的一个,时间在阳历12月21至23日期间的某一日,由于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日子,所以像清明一样,被称为"活节"。在我国古代冬至曾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,自古就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,现今我们仍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。

犹记得一个有趣的事情,上大学期间,可能是离家思乡,每到冬至这天校园里的饺子店生意尤其火爆,更甚者超市里的饺子和汤圆存货一清而空,在这个时候总感觉吃一顿饺子或者汤圆,就犹如与家人团圆,参与到家族活动一样,过节的气氛十分欢快。但由于不同区域的民俗不同,因为冬至这天是吃饺子还是吃汤圆还曾经发生过争论,甚至成为了当年辩论赛的主题,一度陷入焦灼。不过最后演变成了北方的学生开始尝试吃汤圆,南方的同学加入了抢饺子大军中。

关于饮食上的南北之争已经延续许久,这与各区域之间不同的习俗有很大影响,在这里以冬至为例进行一个南北方饮食习俗上的对比。在北方地区冬至日这天有宰羊,吃饺子、吃馄饨的习俗,而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汤圆、吃冬至肉、祭祖的习惯。

北方在冬至吃水饺的习俗,为了纪念“医圣”张仲景“祛寒娇耳汤”之恩。据说张仲景辞官返乡之时正处冬季,他看到乡亲们面黄肌瘦,饥寒交迫,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,便与弟子一起搭起医棚,支起大锅,把羊肉以及药材煮熟后琐碎,然后用面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,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,人们吃了“娇耳”,喝了“祛寒汤”,浑身暖和,两耳发热,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。后人学着“娇耳”的样子,包成食物,也叫“饺子”或“扁食”。因此仍有冬至节吃了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。同时北方还有吃馄饨的习俗,也称为“馄饨拜冬”。据说是因为“馄饨”与“混沌”谐音,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,开辟天地。

在南方,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,这是自明、清时期就已经约定俗成的了。在南方地区每年冬至做好汤圆后,首先要祀神祭祖,而后合家围吃汤圆,叫做“添岁”。所以,冬至吃汤圆,在江南尤为盛行。古人有诗云:“家家捣米做汤圆,知是明朝冬至天。”冬至吃汤圆,象征家庭和谐、吉祥。还有一种解释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,表示太阳(阳光)逐渐回来,因此现代人把冬至日吃汤圆当成圆满的象征。

每逢冬至日,一些地方有回乡谒祖的习俗。祭祖仪式与清明节祭祖合称春冬二祭,十分严格,南方冬至扫墓后,同姓宗族饲堂按人丁分发“胙肉”。分时按学历高低,以示奖励,同时优先照顾老人。还有一些地方有赠鞋帽的习俗,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,每逢节日,大人们总喜欢抱着小孩串门子,夸耀舅姑赠送的鞋帽。

虽然不同地域庆祝冬至的习俗与食俗各部相同,但都是出于对生活的美好祝愿而产生,先进生活富足,人口流动大,不同地域的习俗也被大家所接受,就像在大学中,有北方同学开始吃汤圆,也有南方同学爱上了吃饺子,只要被大家喜爱又有何不可呢?



 

  • 上一条新闻: 防疫防疫,不可大意
  • 下一条新闻: 安全生产
  •        
    版权所有:徐州市宏达土木工程试验室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:徐州市二环北路172号
    服务热线:(0516)83729569、85533000 投诉电话:0516-85533009、85533010
    备案/许可证号:苏ICP备12052360号-1